时间: 2017-02-20 17:15
来源:
作者: 薛涛
导读:此文整理于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今年e20环境平台员工年会上的发言,是其20多年在职场上的历练总结,也是在去年“三yu”发言基础上对个人成长部分的深化,献给e20的小伙伴、初入职场的新人及仍在职场中迷茫、困惑中的年轻人……
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战略、管理和资源上的竞争,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上的竞争,而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持续成长协调统一的共生有机体。此文整理于薛涛在今年e20员工年会上的发言,是其20多年在职场上的历练总结,也是在去年“三yu”发言基础上对个人成长部分的深化,献给e20的小伙伴、初入职场的新人及仍在职场中迷茫、困惑中的年轻人……
(下文根据薛涛发言内容整理)
一、“人”才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今天我想谈谈个人20多年在职场生涯中总结的,对新人职业生涯能力培养的体会。去年讲了三“yu”(薛涛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下):管理三yu决与新三板),大家反响还不错,里面有个人成长,也有组织管理的思考。经过一年,又琢磨了很长时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再讲一讲个人成长中的“三商”和“五识”,聚焦在个人职业能力的建设路径。
e20与体制内各平台的合作中我们有深刻的体会,作为一个市场化中生长的,并且需要面对各种体制内平台分流的圈层组织,十七年的发展中展示了稳健向上的成长曲线,而这几年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回顾来看,每年都在变化的公司战略之中隐藏着恒定的发展逻辑,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于“人”。e20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有弹性的企业,一直在给每个人成长的土壤,也鼓励每个人的能力在符合公司战略的前提下张扬。因此,在其中的“个人”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构成了e20核心的竞争力。
二、职场如道场的登山论:本无“会当凌绝顶”,恒有“更上一层楼”
既然企业关注人,就要深究人的成长规律。但一个企业空喊“以人为本”是没有用的,这方面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和管理中去操练。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想在“人”的方面获得提高,最终还是要与“事”的层面的操作相结合。说到个人成长规律,傅涛老师有一句话:职场就是我们修行的道场。所谓成长,简单说就是每个人对外部和内心世界的领会感悟、借力能力和把控能力逐步提高和深化的过程,这些都需要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和总结来逐渐完成。对于大部分现代人而言,除了睡觉以外,工作所花时间占据大半。因此,这样的“修行”很大比重是在工作岗位上完成。这个道场会一直伴随着你,伴随你能力的提升,在职场进阶中工作能力、信心和领悟力的提高,社交网络的扩展和稳固,乃至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的深化,甚至扩展到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处理能力乃至对人生幸福感的追寻。
在这个道场中,谁能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我个人认为这只有毛泽东等少数伟人能够触摸到,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一生可能根本无法企及,但是,既然大家都活在当下,那么站在未来看现在,从自身的起点,能够一直坚持不停的“更上一层楼”才是人生追逐的幸福所在,这就是所谓路上的风景。说到“上楼”的规律,刚到e20的新人,站在他自己当前的山脚下,去看傅老师和一些专家、企业家已经达到的高度,可能也会觉得很高,难以企及,在仰视中甚至会觉得心虚,觉得自己百无是处,甚至达到了一种所谓“为惶恐而惶恐,为自卑而自卑”的恶性循环,这种消极心态对个人能力发挥又形成制约,使其在面对困难时过于关注自身而失去对事件本身的关注,不能像海绵一样积极的发现和吸取他人的优点,也无法找到“玩”的感觉来以积极的心态化解焦虑(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这些反过来又影响到他的发展。
但年轻人常常忽略的是,每个人都是从山脚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如果只看着山顶,一步登天是做不到的。重要的是,个人的成长逻辑,和世界的发展逻辑一样,遵从辩证法的原则,即如前所述,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其实本不存在所谓的山顶,而永远是山外有山,无论你是职场新阶还是老客,经过两三年不断努力“攀登”之后,也许往上看总是有新的山顶,山顶依然总是高耸入云,但如果回头看你曾经所在的山脚,你会发现,经过自己这几年的努力,对比当初,也已经走的非常高了。所以,每个在职场上努力打拼的人,可以通过偶尔回首来对自己更有信心,也因此有助于维持恒心。这正是登山老客的心得——心中看准山顶,眼中专注脚下。
三、“grit”与打井的哲学
说到恒心,我曾经读过来自美国的一篇ted演讲和文章,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作者认为:智商、情商不足以决定人生的成就,“grit”——坚韧(也可称之为逆商),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他们认为,决定孩子的成功因素,是其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和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而这种品质,也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其重要性,甚至比知识和技能(即智商的构件)更重要。
angela duckworth的ted演讲
恒心表现在前文所说的从业公司的选择上,和我原来说过的“打井的哲学”不谋而合。现在我观察不少年轻人过于飘摇,疲于跳槽到处“打井”,结果到最后哪个井都没打出水。当然,傻傻的站在一个地方打井,最后打到一个石头上,那也是不行的。我个人认为,相对稳定地在一家适合你的好公司(这个需要科学综合的判断,而不仅仅是薪酬高低),持续个人成长,而在个人成长到公司盛不下你之前,都不要轻言离开,而在想要离开之前,需要先反思,是否已经掌握了在未来发展中这家公司所能附加你的全部的能力。只要是一家足够优秀的公司,它能够不断的成长,并且能够容纳你个人的成长,很大决策比重上你就应该更加坚定地去打这口井。如果从更高的时空位置看过去,在大概率上,如此反而能够让你走的路线其实更直,进步的速度才会更快更稳健。
编辑: 赵凡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