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

【故事】中国水业市场化改革20年之老友记-凯发k8官网

时间: 2018-04-20 10:59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孙晓航

导语:“一入‘水务’深似海。回头望去,二十年前全靠政府大包大揽的水务行业能走到相对市场化的今天,离不开所有人的付出和坚持,离不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先驱企业和勇敢企业家们;同时,大家也明白,水务作为政府主导性、政策依赖性最强的行业,正处于中国发展和政策变化最大的时点,后ppp时代,每个二三十年生命周期的项目还将会面临多少未知机遇和变革风险。唯有踩着发展的节奏,遵从商业的规律,以‘变’应‘变’才是长盛不衰的独门绝技。二十年后,我们再饮一杯酒。”

第一次见到傅涛,是1999年。他和曹燕进副处长代表当时的建设部(住建部的前身)来成都,调研中国第一个自来水bot项目——“威立雅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评估该项目对行业和的影响,以完成建设部的《城市水业市场化与管理体制研究》课题。当时,我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国有水务集团副总负责接待。没想到,二十年后,那个清瘦而英俊的机关青年成长为我国环保战略研究响当当的“带头大哥”,创办了最具影响力的环保服务平台e20。而我,历经国企、外企、民企、混企,出走归来,仍是少年。

回头看去,他的成功几乎是注定的。对未来敏锐的嗅觉、对变化的渴望、与生俱来的悟性及超常的表达能力,搭载在环保行业市场化飞速前行的列车上,想不成功都难。正如苏伊士环境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孙明华所说的,我们的成功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是水务行业市场化发展的副产物。

那时的水务行业一片祥和。最流行的接头暗号就是“天下水司是一家”。凭着这句话,各大国有水司轮流做东,迎四方来客、拜八方码头,交流切磋学习;而建设部则是这个家的家长,在时任副部长李振东、司长张悦的带领下,通过直属建设部的半官方机构“中国水协”,凝聚行业力量,制订行业家规,温暖威严地守着“为人民供水”阵地,其乐融融。

张悦在2005年水业战略论坛现场

我当时服务的国有水司,因为“不幸”被威立雅水务六厂bot项目造成的水量、水价倒挂,拖进了政策性亏损的泥潭(详情请点击:回归初心: 从成都六厂b厂与澳门自来水项目看中国水业改革)。怀着对外资水务企业强势进入的委屈和不满,我们跑步上京,找到“大家长”——建设部李振东副部长申诉,开启了与城建处刘(志琪)处、曹处、傅涛的结缘,同时,也拉开了彼时建设部“警惕”外资水务企业“入侵”水务市场的序幕。

2005年水业战略论坛上的傅涛

没想到,造化弄人,六年以后深圳水务集团的全球招聘,让我差点成了“老冤家”威立雅公司在深圳合资公司的总经理;而后,由于国企改制,我加盟曾经的对手苏伊士水务,更让老部长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再之后的十年,机缘巧合,与苏伊士环境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孙明华、威立雅中国的负责人黄晓军等化敌为友,成为莫逆之交。

不同的职业经历和观察视角,带来不同的换位思考。后来渐渐明白,当初威立雅的成都六厂b厂项目不仅仅是我们运气不好的个案,而是当时中国水务市场化的必然:人穷志短,欠债还钱,乃是商业社会的通用法则,更何况,第一波外资水务市场化还带来了更重要的观念冲击和市场法则。

与此同时,在对各水司调研和咨询中,傅涛深感由于五龙治水,水务行业发展在体制、机制上深受掣肘,仅靠当时的建设部很难得以解决。阴差阳错,有志机关青年傅涛离开建设部,返回清华大学寻找解决之道。幸运的是,如同1927年嘉兴南湖船上那帮最牛的创业团队一样,傅涛在这里遇到了潘文堂、戴日成、文一波、蒋超等一帮与他一样有着市场化梦想的同道中人,联合首创股份,组建“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创办“水业系列沙龙”,开办战略论坛,转型第三方水务政策研究和行业推动。

其中,在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建设部、水利部、环保总局的市场“改革派”领导,在他们的引领下,来自清华、北大的著名院士、教授(包括后来由学者转北京市长的某著名领导)、市场化的水务外企等终于找到了一个打破部门界限、平等对话沟通的平台。于是乎,煮酒烹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篇篇水务行业绿皮书、蓝皮书、行业研究报告喷薄而出,得到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此后,为了提高发声力度、扩大行业影响力,这帮同道中人将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信息网站做成我国环保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服务和投资平台e20,横贯水、大气、固废领域,跨越环保、住建、水利、发改等部门屏障,成为水务行业企业自发参与度最高的群团组织,每年三大论坛人满为患,十年未衰。

同时,2007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全国工商联“环保产业商会”自发成立,在文一波、潘文堂、赵笠钧、孙明华、黄晓军、戴日成等“老一辈”市场化拥趸者的全力推动下,“环保产业商会”与e20环境平台左右开弓、交相呼应,从不同的角度推进水务行业市场化的进程。

2008年水业战略论坛现场

戴日成在2006年水业战略论坛上讲话

时间退回到二十世纪初,水务行业最为艰难的时间点。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红利使城市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对城市建设和自来水供应的能力和资金需求猛增,而传统自来水国企(事业单位)由于长期政企难分、水价倒挂、人员冗余而举步维艰;同时,随着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建立,住建部和环保总局对地方政府逐渐提出并强化了对厂建设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成了横亘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鸿沟。此外,传统供水行业的运营亏损、污水行业的技术管理缺乏等问题也让各地政府束手无措。

编辑: 赵凡

孙晓航热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