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09:4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赵利伟整理
“我们一再强调技术产品化,初心就是要把环保技术变成专利、变成产品。技术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要形成产品化,要与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相结合。”
在近日举行的“”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以《双碳背景下的技术产品化数字化》为题进行分享,他指出行业在双碳背景下,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下,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征,面临高效能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张辰
01双碳背景下,污水垃圾处理面临非co2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当下,“3060”双碳目标已广为人知,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解读也很多,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高质量发展是内在要求。对于我们行业来说,高质量发展还在于全生命周期选用高质量设备,这种高质量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使用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应贯穿于决策思维与实际操作中,体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上。数字化时代,行业还要考虑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并融入ai等人工智能进程中。
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中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从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129.4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8%(wri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数据)增加到2022年中国碳排放量144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9%(pik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数据)。尽管如此,中国仍致力于在碳达峰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秉持双碳原则,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wri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废水与固废处理碳排放量占全社会总量1.6%,但废水和固废处理过程中ch4和n2o的排放比例较高,分别为15%和5.6%,远超过碳排放。根据ipcc报告,甲烷20年水平的全球增温效应是co2的84倍,100年水平是28倍,因此控制甲烷排放至关重要。张辰认为,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没有充分考虑到甲烷排放的影响,但中国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国已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包括《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推动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等。
02控排倒逼技术创新,新技术催生出一系列技术产品
通过厌氧消化实现能源和物质回收,是实现厂碳循环和能源自给的关键途径。厌氧消化产生甲烷气体,除满足自身能量需求之外,还可以用于污泥气锅炉、热电联产和精制提纯。但国内污泥有机质含量低,仅为国外的60%,导致厌氧消化底物不足,沼气产量低。
2020年我国城市生活量达到23512万吨,厨余垃圾约占到一半,而我国厨余垃圾的处理处置,超过50%采用填埋,38%进行焚烧。厨余垃圾的无序处理处置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需要从源头减量、源头治理。另一方面,厨余垃圾中含丰富的有机质,可以和活性污泥、微生物等物质协同处理,实现三大协同处理优势:
一是发挥组分互惠作用。利用城镇污水污泥富含微生物、厨余垃圾富含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特点,可极大提高污泥气制备效果;
二是改善系统缓冲性。能缓解冲击负荷对产甲烷菌的冲击,提高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
三是提高土壤可持续性。有机质对土壤改良起到关键作用,缓解我国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盲目施用带来的土壤损害。
城镇污水污泥和湿垃圾厌氧处理技术如何协同才能实现“1 1>2”的效果?这其中污水污泥的预处理尤为关键,需要确保除砂除渣等各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在污水、污泥的预处理环节包括一系列产品,如城镇污水污泥除砂除渣环节,可以优化格栅、沉砂池设计和运行,从根本上减少砂渣含量。在厌氧消化之前设置污泥研磨机、污泥筛分机等,起到浆化或过滤作用。厨余垃圾也要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环节,可以根据厨余垃圾类型和厌氧消化工艺选择预处理工艺。
沼气处理技术需要跨行业合作,首先是沼气产生过程中的脱硫技术,张辰称,干式脱硫技术之后,出现一系列技术创新。化粪池也面临高排碳量问题,我国城镇化粪池产生的 ch4总量已接近了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总碳排放量,美国等国家的化粪池和旱厕碳排放量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接近。化粪池碳减排面临紧迫性,这种压力可能倒逼中国研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
张辰提到一个具体的小区污水改造实例。该实例发生在上海市普陀区真光新村第八小区,涉及35栋6层住宅楼共2460户住户。在改造前,该小区雨污混接严重,污水管道堵塞、塌陷、变形严重,部分污水管道存在倒坡,改造将污水管全部翻排,增设建筑雨水立管,拆除化粪池。2019年改造完成后,项目未出现污水管道淤积现象,水质测试结果显示污水处理水质bod在200-300之间,cod仅为10%,氨氮几乎没有,这些指标均达到了源头雨污分流的目的。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一系列新技术的诞生催生出一系列技术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集成小型装配集约化一体化产品,实现技术的产品化转化。这一过程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3构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平台,以数字化手段精准管理城市
数字化工作中对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上海市管道长、探头数据多的情况下,需要一个平台来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上海市政院牵头申请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专项《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智能化运维与管控平台构建及应用示范》,该项目构建“1 3 5 n”目标,针对五类重大市政设施(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城市环卫、应急消防、城市水务),采用了三项关键技术(多状态混杂环境泛在接入技术、多源融合智能化感知终端技术、多场景市政设施智慧管控技术),打造一个智慧管控平台——城市政设施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以上海市为示范应用主要地点,对智能化运维管控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并将“市政云”平台接入“一网统管”城运中心管理平台。
编辑:李丹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