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 正文

【图文实录】 生态环境部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凯发k8官网

时间:2023-05-30 09:24

来源:生态环境部

谢谢!

135847491.jpg 

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守好监测工作“生命线”

华夏时报记者:一直以来大家都关心监测数据的质量情况,我也关注到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2年查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案件情况,请问生态环境部在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和打击监测弄虚作假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蒋火华:谢谢记者朋友对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这个问题我记得每一次发布会记者朋友都会问。生态环境部还是一直高度重视监测数据质量,我们始终强调,监测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正如您刚才提到的,今年初,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2年查处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情况,这些案件表明,排污单位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的现象触目惊心,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已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除排污单位自动监测领域外,我们对环境质量监测领域的数据真准全问题也非常关注。因为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直接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保真”“打假”两手发力,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手段的质量监管,取得了较好成效。总体来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可靠可信的,但个别地方依然存在人为干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因此,监测数据质量监管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永远在路上。

2022年,有两个案件很有警示作用。一是某国控城市大气点位周边发生的无人机喷淋案。涉案人员企图通过“选择性治理”的方式影响国控监测点位周边环境质量,达到大气质量目标考核要求。最终,地方有关部门依规依纪给予相关责任人员免职、党内严重警告、诫勉谈话等党纪政务处分。二是某国控水站发生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涉案人员用海绵堵塞采水口管路,干扰监测,造成该站自动监测数据出现异常,严重影响了国控水站自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最终,地方审判机关依法判处涉案单位罚金5万元,判处5名涉案人员有期徒刑1年至8个月不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努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一是持续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二是制定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重点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国控站点监测运维质量、基础保障和人为干扰等方面,及时发现并整改突出问题,查处通报典型案例。三是对人为干扰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恶劣行为,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一查到底,绝不手软。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谢谢!

 135908241.jpg

着力做好碳监测,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澎湃新闻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碳监测的问题,随着双碳工作的推进,能否请发布人介绍一下碳监测在碳减排工作中的作用,另外碳监测工作现在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哪些计划?谢谢。

蒋火华:谢谢您对碳监测试点工作的关注。

感谢对碳监测试点的关注。关于碳监测,去年5月和今年1月两次新闻发布会我也介绍过相关情况,近期又有些新的进展,向大家报告一下。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以来,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试点任务。重点有三方面进展:一是初步组建了网络。从无到有建设碳监测网络,实现重点行业、城市、区域三个试点层面全覆盖,5个试点行业共建成93台在线监测设备;建成63个高精度、95个中精度城市监测站点;有序实施国家空气背景站点升级改造。二是探索建立了方法。碳监测技术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试点单位及时总结技术方法,先后印发10余项碳监测技术指南或规程,涵盖重点行业、城市、区域、海洋碳汇等各领域。三是深入开展了分析。主要开展了监测和核算数据的比对分析、由浓度到排放量的反演分析和时空分布的规律特征分析,切实加强对碳监测数据的挖掘利用,增强了规律性认识。

碳监测的作用在以下三方面有较好体现:一是有利于服务企业碳排放校核。总体看,co2在线监测法与核算法结果整体可比。在线监测提供了另外一种计算碳排放量途径,可以提高碳排放核算的精准性,助力企业降碳减污。二是有望服务城市碳排放核算。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探索构建碳排放反演模式,找寻由浓度数据到排放量的转化路径,更好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三是有序推进与国际先进接轨。探索建立我国独立自主、国际等效可比的碳监测量值溯源体系,为开展碳监测统一“标尺”。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抓紧启动第二阶段试点,重点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行业试点范围。稳步扩大火电、钢铁等行业试点,逐步增加参试企业,提升试点工作代表性。二是深化技术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碳监测技术指南和标准规范,为开展碳排放监测、碳通量监测、环境浓度监测打下更扎实基础。三是强化监测法精准支撑。加快突破流量监测等碳监测关键技术,提升利用监测数据校核核算数据的科学性。

谢谢大家!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