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 正文

抢跑生态环保上市“赛道”-凯发k8官网

时间:2022-01-05 09:19

来源: 环境经济杂志

作者:雷英杰

前言

从最早的脱硫脱硝到合同能源管理再到现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保概念”一直被资本追捧。

尽管近年来环保行业的发展跌宕起伏,但“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

2021年前十个月,25家环保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比2020年全年上市的环保企业数量还多7家,平均每个月就有两家环保企业挂牌上市。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上市?金钱、名誉、地位、圈子……也许,这些都是理由。

前不久,一则企业更名的消息让环保圈始料不及。

安徽省盐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得到了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央企的增资,并在此基础上准备改组为安徽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

“卖盐的都做环保了!”业界惊呼的背后,折射出抢跑生态环保“赛道”的不争事实。

尽管近年来环保行业的发展跌宕起伏,但“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

这也从今年登陆a股市场的环保企业数量可以得到佐证:前十个月共有25家环保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比去年全年上市的环保企业数量还多7家。

上市平均花费5700万元

资本市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不确定性,才让企业拥有了对未来的憧憬。成功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对企业而言有诸多好处。

不过,ipo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涉及环节众多,需要经历受理、问询、上会、发行等阶段,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漫长的排队等待时间,企业还要支付上市过程中的各种费用。

那么,环保企业ipo究竟要花多大代价?这就要算清时间成本和发行费用两笔账。

我们先来看时间成本,即上市周期。今年ipo闯关成功的25家环保企业,从受理到上市的时间长短不一,平均耗时大约384天,ipo时间在1年以上的环保企业数量占比接近50%。其中,耗时最长的环保企业是正和生态,从受理到上市共用时787天,于2021年8月6日成功挂牌上市。而耗时最短的环保企业是华骐环保,仅用时205天就闯关成功,远低于平均水平。

从上市板块来看,主板上市的6家环保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平均耗时大约499天,创业板上市的12家环保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平均耗时大约352天,科创板上市的7家环保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平均耗时大约342天。登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耗时差距不大,比主板上市要更快一些。

“企业自身的规范性,中介机构团队的专业性,以及企业与中介机构的配合程度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上市快慢的因素。”和君资本合伙人黄前松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

我们再来看发行费用,也就是“中介费”,是由承销保荐费用、审计及验资费用、法律费用、信息披露费用、发行手续费用及其他费用等5部分组成。

总的来说,在主板上市,环保企业平均支付的发行费用为6640万元;在科创板上市,环保企业平均支付的发行费用为6376万元;在创业板上市,环保企业平均支付的发行费用为4854万元。

具体而言,25家环保企业ipo发行费用总计超过14亿元,平均发行费用约为5709万元。其中,发行费用最少的环保企业是德固特,仅3103.51万元;发行费用最多的环保企业是中自科技,为1.18亿元。

问题是,高达14亿元的发行费用,都被谁分走了呢?

根据本刊记者统计,25家环保企业支付给保荐机构的费用高达9.52亿元,占发行费用的比重为66.71%;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为2.18亿元,占发行费用的比重为15.26%;支付给律师事务所的费用为1.23亿元,占发行费用的比重为8.65%。不难看出,仅保荐机构1家就分走了6成多。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5家环保企业所花费的承销保荐费用占其首发募集资金总额的8.77%,平均每家承销保荐费用约为3809万元,承销保荐费用高于平均水平的环保企业有10家。其中,承销保荐费用最高的是中自科技,达到9351.23万元;最低的则是德固特,但也花费了1750万元。

黄前松告诉记者,拟上市企业发行费用的高低,取决于募集资金多少和市场平均费率高低两方面因素。“券商做ipo项目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通常来说,募集资金体量小,保荐费率就会较高。”

上市数量已超去年总和

根据本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十个月共有25家环保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平均每个月就有两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3月份有6家环保企业上市,掀起了一股“上市热”。

从上市板块来看,在25家环保企业中,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环保企业数量合计为19家,占比达76%,成为环保企业ipo的主战场,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主板上市的环保企业共有6家,是去年的3倍;创业板上市的环保企业共有12家,是去年的2倍;科创板上市的环保企业共有7家,比去年少3家。

从募集资金来看,25家环保企业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108.53亿元,而去年上市的18家环保企业募集资金总额为151.9亿元。我们将这25家环保企业募集资金规模分了3个档位,即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家,即中自科技,为15.2亿元;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在5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6家;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低于5亿元的企业最多,为18家,其中倍杰特募集资金最少,仅为1.87亿元。

从企业属性来看,仅有4家环保企业属于国有性质:华骐环保的实际控制人为安徽工业大学,顺控发展的实际控制人为顺德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建工修复的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深水归院的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在25家环保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4%,而世茂能源、仕净科技、倍杰特、超越科技、冠中生态、元琛科技、盛剑环境、百川畅银、中兰环保、大地海洋等10家环保企业均属于家族企业,其中不乏“夫妻档”。

以世茂能源为例,其最具典型意义。根据世茂能源招股说明书,李立峰、郑建红、李象高、周巧娟、李春华、李思铭等6名自然人合计控制世茂能源100%的股份,为世茂能源的实际控制人。李立峰和郑建红为夫妻关系,李象高和周巧娟为夫妻关系,李象高、周巧娟为李立峰的父母,李春华为李立峰的胞妹,李思铭为李立峰、郑建红的女儿。

从地域分布来看,在25家环保企业中,粤、鲁、浙“领跑”,3个省份上市的环保企业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前十个月,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上市的环保企业数量分别为4家,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上市的环保企业数量分别为3家,四川省上市的环保企业数量为2家,河南省和江苏省上市的环保企业数量分别为1家。

从上市标准来看,除主板上市外,创业板上市的12家环保企业均选择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的市值标准,科创板上市的7家环保企业同样都选择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市值标准。

从主承销商来看,在25家环保企业中,国金证券和中原证券领跑其他券商,保荐企业数量均为3家;紧随其后的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国元证券和国泰君安,保荐企业数量均为2家;多家券商保荐企业数量仅为1家。在费率方面,25家环保企业承销保荐费率平均为10.22%,承销保荐费率最高的是民生证券保荐的仕净科技,为19.7%;承销保荐费率最低的是华西证券保荐的海天股份,为5.73%。

从行业板块来看,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25家环保企业被分为6大类。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类有13家,专用设备制造业类有6家,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类、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类分别有2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类、专业技术服务业类分别有1家。具体到细分领域,在25家环保企业中,水板块有9家,固废板块有6家,环保设备板块有4家,大气板块和生态环境修复板块各有3家。

“和往年相比,今年新上市的25家环保企业呈现出‘小、专、精’的特点。”黄前松分析指出,“小”主要体现在营收规模、市值体量方面,“专”主要体现在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精”则主要体现在企业技术底子硬。

上市“新秀”身价不高

截至11月22日,25家新上市的环保企业披露了2021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等重要信息。

那么,这些上市“新秀”表现如何呢?

在营业收入排行榜中,2021年前三季度25家环保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23.33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为英科再生,以14.89亿元夺得第一名;营业收入在5亿元至10亿元的企业有7家,分别为顺控发展、正和生态、盛剑环境、建工修复、中自科技、海天股份、深水归院;营业收入不足5亿元的企业,高达17家。

如果说营业收入代表企业的吸金能力,那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则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势头。盛剑环境、倍杰特和德固特分别以67.8%、41.48%和41.36%夺得前三名,百川畅银、力源科技、超越科技、太和水、中自科技等5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负,其中中自科技以-63.75%的成绩垫底。

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排行榜中,排名却是另一番景象。2021年前三季度25家环保企业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17.09亿元,顺控发展和英科再生分别以1.99亿元和1.95亿元的成绩夺得状元和榜眼,海天股份和世茂能源以1.27亿元的成绩并列第三。

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企业共有5家,除了前三名,还包括倍杰特,为1.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的企业有20家;2021年前三季度尚未出现亏损的企业,但上市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企业高达10家,中自科技以89.29%的成绩再次垫底。

中自科技上市后,为何业绩大不如前?资料显示,中自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10月29日,中自科技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作出回应,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油气价差缩小,叠加汽车芯片产能不足(尤其是ecu芯片)等短期不利因素影响所致。

此外,在25家环保企业中,有5家企业需要关注,分别是冠中生态、深水海纳、德固特、深水归院和大地海洋。这5家环保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

除了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外,经营性净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等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指标同样重要。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25家环保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其中正和生态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89亿元,排名倒数第一。对此,正和生态解释称,主要系报告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支付职工现金增加所致。

在二级市场,上市当日涨幅最高的是德固特。德固特发行价格为8.41元/股,开盘首日,开盘价为60元/股。截至当天收盘,德固特报收61.39元/股,涨幅高达629.96%,盘中一度涨684%,报66元/股。

有人欢喜有人忧。中自科技“破发”,首日开盘股价就大幅下跌,盘中一度跌超17%,最低触及58.88元/股。截至当天收盘,中自科技报收66.03元/股,跌幅达6.87%,成为25家环保企业中最惨的上市公司。

中自科技发行价格为70.9元/股,若以当日最低价卖出,1股就要亏12元。也就是说,“打新者”中1签就要亏6000元,打新也不再是“稳赚”的投资了。

黄前松分析指出,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市场上供应的新股数量逐年增多,但资本体量、机构投资人的关注度是有限的,所以新股“破发”数量也在增多,不过整体上是比较稳定的。同时,二级市场也开始加速分化,一些体量较小、概念偏传统的小市值公司缺乏流动性,不容易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就会出现新股“破发”的情况。

截至11月22日,市值超百亿规模的环保企业仅有2家,分别是顺控发展(194亿元)和英科再生(118亿元);市值在50亿元至100亿元的环保企业有6家,分别为百川畅银、盛剑环境、倍杰特、唯赛勃、海天股份和仕净科技;市值在20亿元至50亿元的环保企业有14家;低于20亿元的环保企业有3家,均来自科创板。

附件:

编辑:赵凡

相关新闻

  • 来源:红塔创投 时间:2021-12-30 13:44

  • 来源:环保圈 时间:2021-10-20 10:01

  •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时间:2021-09-10 16:06

  • 来源:e20环境产业圈层 时间:2021-09-06 09:58

  • 来源:水利设计师茶楼、中国水网 时间:2021-08-11 09:35

  • 【5月31日环保要闻】安徽将进一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198家环保上市公司2020年业绩大榜

    来源:中国水网 时间:2021-05-31 14:24

  • 来源:中国水网 时间:2021-05-31 10:01

  •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时间:2021-05-21 13:25

  • 来源:中国证券网 时间:2021-05-18 15:44

  • 来源:环保在线 时间:2021-02-19 09:47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