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1 17:31
来源:环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不知不觉间,2020年已经过去一半了。
这半年,用网友的话讲,没干别的,光见证历史了。
1月初,伊朗和美国闹矛盾,结果却误伤一架乌克兰客机,176人成为冤魂。1月底,英国正式脱欧,折腾已久的闹剧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庚子年,我们见证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中国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进入6月,北京还来了一波反复,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平息。
活了89岁的巴菲特发现,自己前88年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但今年3月份一个月内就见了3次,看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在美国,黑人弗洛伊德被警察跪杀,引发了一场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哥伦布雕像被斩首,丘吉尔的雕像被涂鸦,甚至连耶鲁大学的名字都要改名。
回到国内,回到环境产业,这半年过得怎么样?
总的来说,喜忧各半。一季度,疫情影响很大,企业抗疫成本大幅上升;二季度,积极复工复产,疫情带来的红利也开始逐渐释放。
在某些细分领域,这轮红利来得还十分猛烈。例如,在环卫领域,2020年1-4月,环卫中标年化合同金额超200亿,为历年最高。
前些年的去杠杆、混改潮,再加上今年的疫情,让环境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国资引领作用明显加强,“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6月29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2020上半年中国环境产业形势分析》,对今年上半年环境产业的整体形势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干货满满,从中可以看出很多细节和趋势。
01
“七成企业一季度业绩呈现下滑”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环境产业也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直接影响上,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
停工停产造成市场供给减少,药剂等原辅料价格上涨,个别生产药剂吨涨幅甚至翻番。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企业还要增加消毒杀菌药剂、防疫物资等投放量。此外,大量采购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也增加生产成本,发放加班补贴也会增加人工成本。
进入二季度,虽然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消毒药剂等原材料运输成本所有回落,紧缺现象得以缓解,但疫情导致的劳务费用及原材料费用上涨依然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而且,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国公共卫生要求整体提高,污水、垃圾以及环卫等环境服务标准也将随之提高,企业的相应投入也在进一步加大。
其次,间接影响上,疫情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一方面,疫情造成了企业在建工程费用损失和工期损失,包括贷款资金建设期利息增加、机械租赁、开工后防疫防护费、复产措施等费用;另一方面,疫情还造成已竣工未商业运营调试项目的运营费用损失,包括不能按时转商业运营导致建设期利息增加、施工单位窝工费、防疫防护费等。
第三,受政府支付滞后、支付能力减弱等因素影响,企业资金压力加剧。
受疫情影响,地方政府应付账款兑付延期或审批停滞,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增加,个别企业应收账款甚至超过10亿。此外,由于疫情造成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叠加减免或延缓支付污水处理、供水等服务费等政策,使得政府按时兑付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影响,使得刚刚有所起色的环境行业再次出现波动,经营难度加大。
相比2018年,2019年环境产业的经营状况其实是好转的。在环境商会统计的百余家环境上市公司中,近八成营收增长,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近七成企业归母净利增长,这一比例在2018年仅为半数,归母净利平均增速实现大幅提升。
现金流方面,2019年,84家a股环境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性现金流总额较2018年更是实现了翻番,净流入的企业达77家,净流出企业从2018年的20家下降至9家,比例从23%降至10%。
不过,进入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产业业绩明显出现波动。40余家环境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一季度业绩呈现出不同比例的下滑,甚至出现了亏损。例如,某大气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环保工程项目未按期复工,导致收入下降。
02
“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新格局
疫情之后,环境产业的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从2018年开始,头部民企普遍陷入融资困境,环境产业危机爆发。两年多来,危机影响不断深入,企业层面不断调整,由此带来了产业竞争格局和竞争逻辑等多方面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逆向混改潮”继续,碧水源、国祯环保、铁汉生态、博天环境等头部民企先后出让或计划出让控制权,国有企业在产业头部的势力进一步增强。危机至今,已有20余家民企易主,直接资产交易额度超过200亿。
那些已经接受驰援的环境企业,在国资助力下已成功打破融资困境,回血明显,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清新环境2019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13.46亿元,同比增长26.7%。
同时,以注册资本金50亿的江苏省环保集团为代表,截止目前省级环保集团已达20余家,形成了地方环保投资的一股新势力。
此外,半数央企都已进军环境产业。
总之,在这些力量的参与下,国资在环境产业的引领作用日趋强劲,“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形成。
疫情之后,随着复产复工加速,新政策不断加持,环境产业的刚性需求继续释放,又为产业带来一波红利。
以环卫市场为例,由于疫情后国家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提升,加之多个城市对垃圾分类提出硬性要求,使得环卫市场受益明显,服务内容及范围持续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4月,环卫中标年化合同金额超200亿,为历年最高。
与此同时,环卫项目还趋向一体化、集约化,合同额超过10亿的项目超过10起,今年5月还出现了合同额高达78亿的“历年最大项目”,这些项目对企业规模和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其次,环境产业整体趋向“区域化、系统化”工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相关政策的发布,导致水务市场进 一步向长江、黄河等系统治理工程倾斜。在固废行业,“无废城市”的推行也让固废企业加速在全产业链进行布局。
第三,环境产业的竞争门槛进一步提升。传统重资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后移,“以轻带重”成为重资产民企的首选模式。与此同时,提质增效也进一步放大了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成长空间。
整体而言,环境行业市场空间正在扩容,产业投资需求扩大,“混改潮”后国资与民企的竞合优势也在进一步显现。
当然,民企的融资困境尚未根本好转。金融方面,虽然整体是“宽货币、紧信用”的原则,但金融机构为了免责,依然对民企存在歧视性行为,民企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某民企在被央企收购前的综合利率为11%,而收购后仅为4%。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建议,对于防控疫情发生的捐款、应急物资采购等企业支出科目,希望能够制定实施相关税收优惠策略和方案。同时,地方政府等主管部门应尽可能按计划做好供水水价调整等工作,及时足额拨付应付供水企业的水费,补贴补偿款等,及时足额地拨付应付污水厂运营企业的污水处理服务费。
长期来看,还建议出台针对污水厂进水超标的有关执法和处罚的详细细则,使得地方环境政策执行更清晰;针对优惠税收政策执行不统一等问题,建议对优惠政策出台更清晰的说明,减少因人为理解不同造成执行不一;针对污泥处置的有效解决问题,建议住建和环境主管部门在污泥处置设施上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弥补污水处理短板;国家层面,建议制定吸引长期资本的相关扶持政策,引流多元化资本进入环保行业内。
编辑:赵利伟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