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2 13:08
来源: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唐志诚研究员带领团队针对目前低温型脱硝催化剂存在的氮氧化物转化率低、抗硫性能差、形成硫酸氢铵易堵孔、寿命短等问题,设计了一系列催化新材料,成功解决了低温型脱硝催化剂抗硫、抗水性能差等问题,在低工作温度区间(200℃~300℃)脱硝效率可达95%以上。
氮氧化物多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其与空气中碳氧化合物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太阳辐射减少,进而形成雾霾天气。氮氧化物还易被大气中的氧气氧化,与雨水作用形成酸雨和酸雾,加剧环境恶化。以氨气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效率最高的氮氧化物脱除方法之一。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开展了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引进或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烟气温度在300℃~400℃范围的中温脱硝催化剂。然而,除燃煤电厂外,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工业燃烧烟气,如焦炉、玻璃窑炉、陶瓷炉、水泥窑等,其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总量的30%~40%,且存在锅炉数量大、单台污染物排放量少、污染物浓度高、排放温度普遍低于300℃等特点,现有的中温催化剂及脱硝系统难以处理。因此,开展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发与工业应用势在必行。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唐志诚研究员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催化剂完全可满足低温型脱硝催化剂实际应用要求。在大量小试研究的基础上,近日与山东海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团队将实验室小试研究和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有机结合,完成了低温脱硝用整体式蜂窝催化剂的试生产。在企业现有年产10000立方米规模生产线上进行放大,实现了1吨/批次的放大与连续生产。试生产过程共投料5吨多,挤出催化剂约12立方,所生产的低温型脱硝催化剂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抽检单元外观要求全部合格,理化性能要求均优于国家标准。
该低温脱硝催化剂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燃烧窑炉(如焦炉、玻璃窑炉、陶瓷炉等),降低我国工业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环境的双重目标。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企业合作等项目的支持。
编辑:张伟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