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23 15:17
来源:
作者:刘艳 杨朝英
创新,已成时代主题词。
如何创新?特别是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如何构建有竞争力的持续创新体系?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其实,希望正在广亵的田野上顽强生长。
5月18日,记者在江苏省无锡市采访时发现,生于斯、长于斯的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龙高科),在媒体的聚光灯外,用8年时间悄然地突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打造出全球唯一scr尾气后处理自主创新完整产业链。
“补位、抢位、站位”是凯龙高科董事长臧志成总结的公司管理理念之一。如果把它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并以此来解读凯龙高科的发展历程,也颇为恰当:首创汽车尾气加热器,实现了尾气热量循环利用,降低了油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为中国经济“补位”;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实现尾气后处理技术和设备的进口替代,是为中国创造“抢位”;不断超越自我,坚持主业、不断深耕市场,是为中国民营企业“站位”。
推动柴油车国iv排放标准实施、为治理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创造条件……凯龙高科因产品特性与时下社会热词高度相联而无法再刻意低调。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关注它做对了什么?它的创业轨迹中,哪些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也许,远远比解读一个精彩的商业故事更有价值。
选择:创新背后的商业逻辑
企业首先要考虑是可持续性问题。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之处在于,首先节能减排是市场永恒的主题,只要柴油动力车存在,减排的压力就一直存在;其次,这个项目在公司的凯发k8官网的业务范围之内。
如今,作为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柴油机scr尾气后处理工作组组长单位,以及2013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凯龙高科在scr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突破多项国外垄断,仅专利池就已有77项国家授权专利(其中33项发明专利),市场占有率超过5成,成为国内尾气后处理市场的领军企业。
但历史一再表明,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963年出生的臧志成是江苏无锡本地人、民建会员。他从无锡轻工大学(即现在的江南大学)毕业后,曾在当地一家军工企业任职,后下海搞起了贸易。
其间,生意是有赚有赔,臧志成“内心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2001年12月,臧志成借了几十万元,成立了无锡市凯龙汽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即凯龙高科的前身),正式进入汽车零部件市场。
当时,凯龙高科的主业是汽车尾气加热器。由于北方传统客车的冬天供暖,采用的是一个类似车载锅炉的装置。凯龙公司的产品则是把汽车尾气中高达几百度的热量,转化为取暖源,既少用了油,减少了油燃烧后的废气排放,又减少了尾气排放。因此,虽然当时的凯龙高科成立时只有17个人,并且第一批产品质量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但臧志成内心对这个产品的前途还是比较有信心。
果不其然。2002年4月,一笔总价40多万元的订单就正式摆在了臧志成的办公桌上。
臧志成当时脑海中并没有循环经济的概念,只是抱着一个朴素的商业理念:只要能为客户创造超预期的产品,市场就会敞开大门。这个理念,不仅推动凯龙高科在汽车尾气加热器市场一路领跑,也让其有了牵头起草《水暖式汽车尾气加热器》行业标准的机会。
促使凯龙高科进入汽车尾气后处理领域的关键节点,发生在2006年。
这个事件的背景是,2008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北京市政府要求公交系统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公交车尾气排放达到国际水平。为此,北京公交车在2008年以前要进行全面改装尾气系统或者购置符合排放标准的新车。
2006年,凯龙高科独家中标了北京公交集团尾气加热器项目,每年4000多辆的公交车尾气加热器订单,也创造了当年全球订单的最高纪录。
但臧志成的目光,并未就此停留。他在派技术人员与北京公交公司接洽时,发现国际发动机巨头康明斯提供的一款尾气处理产品,需要与凯龙高科提供的尾气加热器同时安装。前者的主要功能是让尾气排放达到国iv标准。两者的安装次序不同,对凯龙高科的产品效率会产生直接影响。
为此,他仔细研究了康明斯提供的尾气后处理产品。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当时一台发动机的价格在8万左右,而一部尾气后处理产品就要超过7万。
“价格太离谱了!”臧志成对本报记者回忆说,国际巨头利用自身的技术壁垒,赚取了高额的垄断利益。在商业上,这无可厚非。但在感情上,他的内心确实无法接受。
如果自己干,这个项目能不能做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臧志成内心冒出来。
“不蒸馒头争口气。”臧志成说,感情因素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作为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可持续性问题。当他冷静下来,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项目还是有可行性。
他告诉记者,首先这个项目是市场永恒的主题,只要柴油动力车存在,减排的压力就一直存在;其次,这个项目在公司的凯发k8官网的业务范围之内,“不用再另起炉灶,支出更高额外的成本。”
坚持:逼出来的全产业链
2006年,凯龙高科刚开始摸索时,曾让臧志成这个工科毕业生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绝望:尾气后处理涉及到的学科包括机电、化学、机械、集成等十几个工业科目。
臧志成说干就干,但他却碰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内从来没有企业真正碰过这个课题;即使在科研院所内,也没有一家能够把这个课题攻克。
臧志成遇到的是一个全行业都要面对的难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柴油机具有低油耗、高热效率特点,被广泛用作中型、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动力。同时,柴油机pm(微粒物黑烟)的排放量也是同比汽油机的30倍到80倍,加上质量轻、能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在雾霾成因中占据了四成以上的份额。因此,控制柴油机排放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另一方面,在全球工业发展的历史路径中,工业固定源排放才是主要矛盾,以柴油动力为代表的移动污染源近年来才成为主要研究焦点。
这就意味着,他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一个环节、每个零部件都要自己研发。“唯一的学习机会,就是技术人员在装备尾气加热器时,看看那些国外的机器到底是怎么装的,到底是个什么原理。此外,只能靠我们摸索。”臧志成回忆说,好消息是国际上所谓的巨头与我们的研究阶段几乎处于同一技术研发周期,我们还有机会。
后来,曾有国际同行在考察凯龙高科后问臧志成,公司背后是否有家族或者财团的支持?臧志成的回答很干脆:没有。
这个疑问,并非无的放矢。
2006年,凯龙高科刚开始摸索时,曾让臧志成这个工科毕业生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绝望:尾汽后处理涉及到的学科包括机电、化学、机械、集成等十几个工业科目。
“为什么那么多国内有实力的财团、厂家,无论发动机厂家还是整机厂,没有人愿意涉及这个领域,因为它涉及到的学科太多。”臧志成告诉记者。
开弓没有回头箭。多年的商业经验告诉臧志成,努力了可能会成功,失败了就是全军覆灭。此外,臧志成从汽车尾气加热器项目和此前的项目运营中总结出一个商业信条——低附加值的产品永远没有话语权,只有创造出让市场尖叫性价比的产品,才能在浮沉中把握住先机。
为此,他一方面招兵买马,把公司内部的研发团队人数从一位数扩大到两位数,直至超过180人,并且把每年的研发费用保持在20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他积极与全国有关科研院所联系,比如向同济大学、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无锡一汽油泵油嘴研究所、中科院电工所等单位的专家请教,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为技术攻关整合智力资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2年8月30日,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柴油发动机scr汽车尾气后处理工作组在凯龙高科成立,标志着我国柴油机scr尾气后处理技术取得了创新突破,凯龙高科当时的身份是组长单位。工作组由国内柴油机scr尾气后处理生产、研发、教学及检测等单位的16名专家组成,臧志成是其中惟一的本科生。
升级:
超越自我才能不被别人超越
明天的收获都来自于今天的耕耘,要想枝叶更加繁茂,就要把根扎得更深。明年市场一旦全面启动,那时的凯龙高科将真正实现几何倍数的飞跃。
2008年,当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购,通过了国家目录管理的关卡后,臧志成一度以为企业的春天来了。
事实上,他只猜对了一半。
截至发稿时,我国30多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实行汽车尾气国四标准,但还有近600个城市,仍要等到明年1月1日才能施行。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目标的追求。
“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7月,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凯龙高科研制完成的“柴油机scr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当鉴定委员会做出凯龙高科研制开发的scr系统产品系列齐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完全可以满足国四、国五车用柴油机排放标准的结论时,臧志成内心踏实多了。
因为这标志着在我国达500亿元的scr后处理系统及其配套装备市场上,凯龙高科完全具备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资格。随后,潍柴、玉柴、锡柴等著名柴油机厂出现在凯龙高科的客户名单上,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原秘书长陈光祖此前曾指出,我国汽车工业要重点抓好汽车零部件和相关工业的建设。不少零部件企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形成比较完善的供应体系。
凯龙高科就是其中之一。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2014年新年刚过,臧志成就接待了一拔特殊的韩国首尔客人。他们的要求是,凯龙高科提供符合第六代标准的汽车尾气后处理技术,并且能与其提供的发动机参数相匹配。
此时,我国四标准刚推迟到2015年1月1日实行,而欧洲尾气排放第四代标准则已在2006年10月1日实施。
一个月后,凯龙高科成功通过了韩方的各种实验,不仅收到了对方提供的前期研发费用,并将这个订单真正纳入怀中,前两批产品也实现了交付。
这正是臧志成“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思想的体现。这个思想的代价是,每年在人力、机器等方面就有数千万元的沉没成本。
据了解,凯龙高科在尾汽后处理现在每个月的营业收入有1亿元左右,这距其年产能70万套、产值70亿元左右相比,占其不到两成。
此外,由于我国的目录管理制度,凯龙高科每出一款产品,都要分别通过环保部和工信部的审核,才能进入相应目录公告。几年下来,200多个产品仅在资金上的投入就已经过亿元,更不说其间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要想不被对手超越,首先要自己超越自己。这是企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战略。”臧志成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说,凯龙高科作为中小企业,虽然得到了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自己一定要清楚一点:明天的收获都来自于昨天的耕耘,要想枝叶更加繁茂,就要把根扎得更深。明年市场一旦全面启动,那时的凯龙高科将真正实现再一次飞跃。
编辑:李晨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