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8-20 09:13
来源:
作者: 谷林
在金融紧缩的大背景下,环境产业也难以避免受到一些影响:一些上市企业接连出现资金问题,一些非上市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同时感受到了来自市场和国企竞争的双重压力。同时,随着环保督查的深入,监管趋严,更加追求效果考核,对于环保企业的要求相比之前变得更高,企业经营维艰,萧杀情绪笼罩市场,不少人言环境产业正进入“寒冬”。
“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困难和问题,却也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其背后的机会”。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行业资深人士对表示。他认为,环境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存在,它与中国的发展同步,可以说是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行业资深从业者、网络知名id虚客对中国水网介绍:“如果从股票崩塌层面看,不独环保,其它生态、市政、光伏产业等等都一样,这是由中国股市的特性决定的。大家很多时候都希望把产业发展的问题原因归结在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人的政策、规范、技术上之类,但以出问题的那几个环保上市公司来看,主要是公司操盘者自己的管理责任吧?”
比如面对ppp热潮,就有一些企业选择了理性和谨慎。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2017年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曾表示,ppp问题挺多,风险比较大。大家一窝蜂上去,但实际上行业还没有一个项目走到成功阶段,很多问题还不清楚。好的水运营或水厂项目,其实比更有价值。桑德虽然没有在ppp市场中旁观,但会根据自己的战略和优势参与并中标一些项目。
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也表示,企业投资还需冷静,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机会来了,一定要先评估自身实力。过分冒进,机会实则成了陷阱。
部副部长黄润秋也因此建议广大环境企业:“不要将目光盯在资本运作、拿项目上。应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对黄部长的看法,虚客深以为然:“环境企业的确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发展的动力。”从环境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他认为,市场已经对环境企业很宽容了。
首先,环境企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当前,4万多家环保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民营企业。根据e20研究院数据,当前我国环保企业的总体规模近4万家,总体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小企业占9成。
因为环境企业的客户主要是政府和上游企业,环保设备又是非标产品,只要产品满足基本要求,有足够的关系搞定业主,就可以开张。
而在技术上,当前中国,基于各种大家都明白的原因,以及中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对技术的宽容度也非常高,可以说,只要是技术,基本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应用场景和试错的机会。即使一些有广泛争议、大批行业知名专家反对的技术,也照样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宿,建设运营,一路无阻,甚至被作为政府推荐的工艺路线。如行业专家徐海云的博客上,就曾爆料过类似例子。
就是这样在混乱中竞争发展,环境产业迎来了自己的一波热潮,在最热的时候,很多环保上市公司的pe值可以达到四五十倍,最少也有二三十倍,备受资本热捧。
“创业容易,有更多试错机会,上市pe倍数高,很多上市的环境企业钱、人、资源都算在行业金字塔上层了”,虚客觉得,相比其他行业,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阶段性结果和很好的新机会新起点了。
而在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下,与面临的危机相对应,则是环保市场真需求的释放。根据e20研究院预测,仅以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市场空间就超过2万亿。预计“十三五”期间危废处理行业市场空间将达到2000亿…… 一系列环保细分市场在持续释放。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由于核心技术优势,能够切实解决环境问题,我们也看到很多技术型环境企业已经受到真需求市场的影响,正在快速发展与崛起。如上海傲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截至今年5月份,公司已完成超过300个生态修复项目。在大家都言市场趋冷的背景下,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傲江目前订单量充足,营收实现快速增长。再如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德国生态湿地技术,专注于黑臭水体治理、工业园区尾水提标和治理。目前黑臭水体治理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也给德华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利好。按照规划,2020年,德华生态目标实现大发展------营收2亿元,力争成为水生态治理行业技术创新的领航者。
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在“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相比环保企业家们的忧心忡忡,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在论坛上列举了一系列喜人的数据:2016年全国环境产业销售收入达1.15万亿元;2017年环境产业收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7.4%;2018年一季度销售收入约2794亿元,同比增长15%。
当然在此之外,环境产业的问题也真切存在。上述不愿透漏姓名的行业人士介绍,在现有的制度下,民营环境企业更容易遭受资本歧视,融资困难,而与此同时,环保监管趋严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成本,让企业发展遭遇双重打击。他认为,这些问题反应了市场的公平性还有待进步,但对于一些出问题的企业,不光是风控问题,还有内部其他问题,即使没有经济下行和金融紧缩,这样的企业迟早也要完。他建议,相对这种短期内较难改变的外部环境,企业要做的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而更需要练好内功、努力自强,向那些在所谓逆势中仍有良好发展的企业多学习。希望环境产业的明天会更好。
对于这个话题,中国水网将持续报道,欢迎关注。
对于当前的环境产业发展,不知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底部留言,更欢迎投稿至news@e20.com.cn,我们将择优在网站或微信发布。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编辑: 赵凡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 绿谷工作室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