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28 15:20
来源: 绿茵陈
作者: 王凯军
黄总提出“嘉博文项目不少,但是盈利情况不好”,希望我帮助出出主意,因为是老朋友,我也就答应了,像上次对中持城市污水问题一样,我说你把你们的方案、材料给我,我来分析分析。
但是,他们没有太多现成材料,我就让我的博士后刘晓吉带着人到嘉博文在北京高安屯的垃圾处理厂去调研,把情况基本弄清楚以后,我们做分析。
分析后,我让刘晓吉主笔,做了一个双剑合璧的分析报告,实际也相当于给他们做了一个免费咨询。这个报告在业界我还做过演讲,获得了很大反响。我详细介绍了我们在项目里头的分析、见解,是为了给同行提供思路,
双剑合璧分析报告
事实上,黄总是从个体公司的角度出了一个大题目。
前面说过,我国垃圾分类是从大宗餐厨垃圾开始,我也是贡献者之一。目前国家已建和在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170多个。然而,其中立项多、建成少,最后运行的更少。
为什么实施率低?因为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存在收运困难、运营成本高、沼液沼渣处理难(或肥料销售困难)、投资周期长等问题。
我开出的第一张药方是提质增效,以效益为导向的技术集成创新。
我们以厌氧工艺和好氧工艺为主体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资源化项目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宏观一点讲,一个200吨的餐厨项目投入在八千万到一亿元左右,利润基本在一千万,回报率是10%,堆肥的投资回报率也应该在这个范围(不可能再高,那样都会投资这个行业了)。
但是,一个每天处理200吨餐厨垃圾的项目,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有时仅仅收到几十吨垃圾、设备运行经常发生故障、沼渣沼液处理费用高不达标……这就导致了行业整体表现不佳。
所以,以效益为导向的技术集成创新是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厌氧工艺和好氧工艺分别有什么问题?
好氧堆肥工艺,以肥料为主要产品,嘉博文做得非常成功,肥料价格甚至超过了农业部的定价,支撑了项目的利润。
但是,只回收液体部分的油脂,油的收入也就相对比较少,分离出的物料体量比较大,需要另行处理,液体直接采用好氧处理导致成本高,这些都增加了成本。
我拿十方作为对标公司,从技术角度看,十方在提油技术、挤压式打浆、油的回收、沼气提纯等方面都非常成功。
但是,厌氧处理有同样的问题,有一部分分离出的物料体量较大,需要处理,还有沼渣、沼液的处理问题,达标排放投资高,运行成本更高达100元/t。
好氧堆肥的工艺优势和问题都非常明显,每天200吨的餐厨垃圾,通过筛分和固液分离等预处理,堆肥仅仅利用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按绝干有机物计18吨,加上大量辅料最终可产生40吨的肥料。我认为可以通过借鉴、嫁接主流厌氧工艺提油和液体厌氧等成功的环节,解决好氧堆肥工艺的局限性和不足。
厌氧工艺要复杂一些,如果认真分析物料平衡,厌氧工艺中油、水和固体三相分离后,有16吨干物质被分离出来,但是,在厌氧反应之前又被与水混合起来进入厌氧反应器。
对于厌氧工艺,有一个核心颠覆性问题:这16吨干物质不进厌氧发酵行不行?直接堆肥好不好?
通过测试就发现,这会因为有机物减少导致产气量减少20-30%。但是,它加到厌氧反应器中,厌氧负荷要提高一倍,反应器体积要大一倍。所以,简单分析是有利有弊,认真分析就是利大于弊。
05“三次融合”通向蓝海
"triple fusion" leads to the blue ocean
在这样的基础上,以技术为主导的三次融合的概念提出来了。
第一是技术融合。
针对本案例,无论是堆肥工艺还是厌氧工艺都可以取长补短很好结合。堆肥工艺可以通过技术改造结合厌氧工艺,形成堆肥和厌氧相结合的工艺;同样,厌氧工艺可以通过简单技术改造结合堆肥工艺,形成厌氧和堆肥相结合的工艺。
通过这样的结合,一个项目可以变成两个项目,难点是技术持有方的技术偏好能否打破。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公司技术拥有者,都面临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尴尬局面——王阳明全集中的一句话很好诠释了心中贼的含义,“若从细处论,人心中有一丝执著妄想,皆属心贼”。
心贼是人心的执著妄想
第二是打破有机废物处理处置产业边界,实现和生态农业的跨界融合。
我们在沼渣沼液等处理上,走过很多弯路,吃过很多苦头。十方曾经把沼肥储存桶买好,放在老百姓的地头,把沼液运到现场,实验种植各种蔬菜、水果甚至烟叶。
这对于黄瓜、西红柿、韭菜等各种蔬菜以及苹果增产提质效果极佳。当然,这已经是农村沼气中屡试不爽的结果。
但是,给老百姓免费用了两年之后,公司要盈利,向老百姓每立方米收50元,老百姓就不干了。
最后,十方公司不得已流转一千亩土地用来种植大米,利用沼液和生物炭,重新打造了黄河大米的品牌,并获得初步的成功。
十方公司种出了十里飘香的黄河大米
十方公司借助了济阳(济阳为济南市的一个区)稍门乡黄河大米的一个传说“一家烧饭,十里闻香”。老话说,“黄河大米看济阳,济阳大米看稍门”,正宗的黄河大米芳香四溢、拈香适口。
编辑: 赵凡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